X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就业创业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答高校毕业生就业

发布日期:2010-04-02 浏览次数:2557

题记: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大计。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人才培养者、就业服务者,教育部门应尽的义务、必尽的责任是什么?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0年后的今天,面对新的职能调整,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该如何大有作为?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有幸在郑州采访了前来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会议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张浩明副司长。

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毕业生就业由统一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拥有了选择职业岗位的自主权,同时也承担了求职的风险与压力。最近,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改革,将原人事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合并组建了新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划分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将原由教育部主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整为,教育部主要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负责。您认为这一调整是在为教育部减负吗?

 

张浩明: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大就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各个社会群体就业在内的大就业统一由一个职能部门来管理,这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惯例。职能调整之前,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稀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更多的是稀缺资源分配问题,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其历史原因。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大众化,更具有大就业的共性,由主管大就业的职能部门管理,有其历史必然性。表面上看,职能调整后,教育部门的责任似乎减轻了,毕业生就不就业那是社会的事,是其他职能部门的事。实际上,教育部门的责任更加集中,毕业生离校的时间点就是反映高等教育与社会联系程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个时间点。毕业生求职就业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谁也不愿看到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待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更是职能调整后教育部门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问:职能调整后,教育部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目标将如何调整?

 

张浩明:在战略上,工作重点要实现三个转移,一是从侧重全面推动就业工作转移到更加重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国家已经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现在的任务主要是集中精力从较高较深层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二是从侧重改善教育外部就业制度环境转移到更加重视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三是从侧重政府强化管理转移到更加注重就业服务,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围绕这一战略转移,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服务高等教育质量和保持高校稳定为大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完善政策体系,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一次新的跨越。具体目标就是要确保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人数进一步增加,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重点领域要实现新的突破。

 

问:您对社会大就业形势如何看待?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浩明:目前,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整,去冬以来的冰冻、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变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部分企业实行政策性关闭,现有的人员需要安排,挤占就业岗位;国家信贷紧缩,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形势中不稳定因素比较多,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力减弱。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存在,每年需在城镇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的和上年结转下来的未能就业的)劳动力为2400万至2500万,而我国所能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缺口在1200万以上。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将参与竞争这有限的就业岗位,形势不容乐观。

 

问: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似乎是社会的共识。您认为难吗?从教育部门内部看,我们存在那些影响毕业生理想就业的不利因素?

 

张浩明:高校毕业生找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一份理想或者所谓“体面”的工作确实很难,尤其与前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相比较。就教育内部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毕业生总量压力持续增加。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00万人以上,2008年至2012年这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将持续在600-700万之间的高度,总量将有300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比前5年即2003年至2007年的总量1738万增长72%,高校毕业生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中西部地区、农村社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去得较少。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等,与社会的要求相比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毕业生及其家长期望值居高不下。通过引导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改善。国家出台了大量鼓励政策与措施,2008年全国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14万人,比上年增长两倍,但部分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仍然期望留大中城市,进大机关事业单位,找铁饭碗。四是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方和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不够,政策没有及时落实,就业指导服务难以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教育部门要维持较高的初次就业率,确保绝大多数毕业生离校时顺利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问: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是高学历、高知识、高技能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较大的创业潜力。我们应如何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走向创新创业之路?

 

张浩明:创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帮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促进毕业生及时、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引导其成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开启幸福人生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各项工作还非常薄弱,尤其是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还难以胜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紧加快培训创业教育师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思想,这是现阶段创业教育的关键和重点。国家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小额贷款、税收减免、助学贷款代偿制度等,各地各高校应加大宣传,同时出台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实实在在帮助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

 

问:近几年来,教育部通过完善统计方案、畅通统计渠道、加大统计力量等一系列措施,及时、科学地做好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相对准确地掌握了毕业生就业率。就社会大就业而言,国家主要统计失业率。职能调整后,教育部门是否还需要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工作?

 

张浩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就业统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就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是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不仅可以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还可以预测毕业生就业趋势。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都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上报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其司局制定相关政策时,也都需要以就业数据作为依据。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结果对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更加凸显。毕业生就业统计结果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高等教育教学的直观反映,是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断成为核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也成为了高校评估的重要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工作不仅不会放弃、放松,还需进一步加强。

 

问: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队伍,我们应该如何确保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可用?

 

张浩明:一方面,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另一方面,提高就业统计工作质量,把统计质量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的关键和生命来抓。教育部门尤其是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实实在在统计和抽查数据。同时,通过确保统计过程的准确性、统计内容的完整性、统计数据的时效性,通过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