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
就业创业

“大学生村官制度”十年经验值得总结

发布日期:2022-11-10 浏览次数:4938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设立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从功能上分析,村官制度有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将乡村作为人才蓄水池,缓解就业压力;第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第三,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懂得基本国情的后备人才。从个别地方的试点到成为一项正式的制度,我国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经有10余年时间了,至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如此大规模的、新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工作的成效如何?大学生村官的状况如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我们高兴地看到,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走村访寨,访谈了数以千计的村官、数以百计的村干部和村民,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机制建设的调查报告”,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1999年起,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地扩招,以往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得以缓解,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扩招带来的两大问题也接踵而至。第一个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实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而出台的;第二个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给高等院校带来了许多问题:居高不下的生师比、教学设施的不足等等。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作为在校大学生中的一员,对这两大问题应该是有深切体会的。所以,这份调查报告就显得与众不同: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将研究视野触及社会的热点问题,很好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研究型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我认为,这个调查报告是很有意义的,是一个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制度的建设都要经历一个从论证—实行—反馈—调整—完善的过程,大学生村官制度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制度当成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那么,就存在大学生村官再次就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当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就存在大学生村官是否安心工作、能否发挥作用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村官制度当成是“挂职锻炼”性质的活动,也存在“挂职”与就职的衔接问题。即使我们希望大学生村官制度能兼有上述三项功能,还是存在一个分流的问题:分流的渠道是什么,分流的机制是什么,分流的配套措施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索。总之,一项制度从创新到完善有一个不断改进和调整的过程。

从调查结果来看,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有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有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该报告还就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提出了十九项具体且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如:赋予大学生村官“农村企业执行官”的新概念、推出村官不同乡镇之间合理“内流”、增设村官导师制等七大创新建议;改革培训机制等五项内容;从政府、乡镇、高校、大学生村官四个层次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等一系列对策与建议。这些对策与建议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姑且不论,但是,这种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做法却是值得倡导与鼓励的。面向社会、走进基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理论,戒除日渐蔓延的浮躁之风、重塑学术研究形象,这是当前教育界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们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